中心简介
陕西省纺织印染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于西安工程大学和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围绕着纺织工业机器人技术、纺织工艺参数在线监测、复杂纺织品图像分析处理外观质量评价处理、复杂运动控制关键技术等领域的前沿问题开展研究,旨在推动纺织自动化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早在2000年就开始纺织设备与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纺织行业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及产业化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工程中心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开展对国外引进的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为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利用工程中心掌握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市场前景较好的科技企业做好科研服务。
研究团队
李鹏飞 |
教授/主任 |
硕士 |
纺织设备的自动控制 |
景军锋 |
教授 |
博士 |
纺织品图像处理 |
楚建安 |
高工 |
硕士 |
纺织设备制造 |
王晓华 |
教授 |
博士 |
纺织工业机器人 |
张凯兵 |
教授 |
博士 |
复杂纺织品分析 |
张蕾 |
副教授 |
博士 |
复杂运动多轴控制策略 |
张宏伟 |
讲师 |
博士 |
纺织行业机器学习 |
李珣 |
副教授 |
博士 |
智能控制 |
洪良 |
副教授 |
博士 |
系统控制 |
刘秀平 |
讲师 |
博士 |
机器视觉跟踪 |
张缓缓 |
讲师 |
硕士 |
三维纺织品虚拟现实 |
苏泽斌 |
工程师 |
硕士 |
纺织工艺参数在线监测 |
主要研究方向
陕西省纺织印染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机器人研究室、图像处理及机器视觉研究室、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研究室、纺织行业的复杂运动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室。本中心主要研究方向:
(1)纺织印染工业机器人技术、多机器人技术、并联机器人技术、移动机器人技术;
(2)节能型印染设备监测系统、微波测量织物含水率方法、接触式织物含水率测量方法、纺织机械故障诊断系统;
(3)基于机器视觉技术下的纱线外观质量检测、坯布的外观综合质量评价、净色织物外观综合质量评价、色织物外观质量评价、印花织物外观质量评价及基于图像内容分析的服装与印花图像检索技术;
(4)平网、圆网、高速数码印花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及整纬机控制系统研究。
主要成果
1.知识产权
1)在《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Textile Research Journal》、《Journal of Fiber Bioengeering and Informatics》、《纺织学报》等国内外顶级纺织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
2)出版了《纺织印染电气控制技术400问》、《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无梭织机电气控制系统》等十几部著作;
3)已授权或受理国家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2.科研获奖
1)新型可变任意花回多用途圆网印花机及产业化应用,获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高速验布系统开发,获2017年香港桑麻纺织科技奖二等奖;
3)织物(玻璃纤维布)表面缺陷在线智能检测与质量管理系统,获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织物湿度实时智能在线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6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YJKS3型高速经编机研究开发,获201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6)纺织电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2012年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7)YLB系列壁纸圆网印刷发泡生产线,获2011年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8)面向纺织行业自动化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9)纺织印花设备电气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获2011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0)纺织电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获2009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11)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工程训练改革与实践,获2009年陕西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2)平网印花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获2009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三等奖。
3.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等政府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0项,参与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山羊绒低温微悬浮体染色及智能控制烘干加工新技术开发及应用”、国家发改委纺织专项“新型全伺服平网印花机的研制”、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新型全伺服平网印花机的研制”等课题。
研究平台
人才培养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在纺织印染自动化专家李鹏飞教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形成了一支由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科研队伍,能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及大型横向课题的科研和教学队伍。年均培养硕士毕业生20余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