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招生简章

作者: 时间:2025-11-19 点击数:

一、专业建设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依托西安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拥有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纺织工业机器视觉检测科研基地、西安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研究所等平台现有人工智能1个本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陕西省劳模工作室、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纺织智能装备信息与控制创新团队和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纺织智能装备信息与控制创新团队。

、专业特色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依托西安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了培养不同专业学生适应行业发展智能化、高阶化的需求,迅速掌握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新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

本微专业拥有包括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纺织智能装备信息与控制创新团队)和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纺织智能装备信息与控制创新团队)、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纺织工业机器视觉检测科研基地)、西安工程大人学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研究所等系列优质科研与实践平台资源。以产业智能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开设工业视觉智能检测、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图像和视频数据的理解和分析等系列人工智能方向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领域的知识,高效地实现人工智能算法、处理大规模数据,具备结合行业特点,构建人工智能系统,以及交叉算法设计和优化的能力。微专业毕业生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知识解决与主修专业相关的人工智能问题。

 

 

、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为满足国家对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知识体系,能正确理解分析专业领域遇到的人工智能相关问题,具有较强的多学科沟通协调和持续学习能力,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中发挥专业背景优势和交叉融合优势,能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学院结合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学生培养总体思路,通过整合专业教学资源,构建了“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前沿讲座、人工智能程序设计与应用、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及应用、深度学习及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实践训练。

、师资队伍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由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领域优秀教师联合授课。人工智能专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7人,工程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拥有 “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科学家”、“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纺织学术带头人”、“香港桑麻科技奖”、“西安青年科技人才”、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纺织青年科技奖”、 “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纺织之光奖教金”、“香港桑麻奖教金”等人才称号,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招生对象及要求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面向全校二年级及以上理工科本科生招生,期招生名额30人。申请微专业的学生修读年限为2个学期(含寒暑假)。微专业成绩单独管理,不计入主修专业成绩单。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所有课程的同学可获得我校授予的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微专业证书。

具体招生条件:

(1)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2) 学生先修完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通识课程;

(3) 较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熟悉编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 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

学院招生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敏奇(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

联系方式:minqi.li@x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