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电子信息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育人工作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闫佼丽、杨寒两位骨干教师受邀参会,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朱磊主持会议,学院课程思政相关项目立项教师共同参与研讨。
交流会上,教师们围绕“专业课程如何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如何避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等实际教学难题展开深度对话。电子信息学院教师率先抛出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堵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案例与技术知识点脱节,要么生硬插入显得刻意,这些困惑引发多位专业课教师共鸣。
面对专业课教师的困惑,思政课教师带来了全新视角。闫佼丽老师指出,电子信息领域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从我国5G技术的突破看自立自强,从芯片‘卡脖子’技术看创新驱动,从信息伦理看法治精神,这些都与专业内容天然契合。杨寒老师进一步阐释,关键在于找到专业知识与价值导向的契合点。比如讲授人工智能时,可引入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的讨论。这种融合不是外在附加,而是内在挖掘。
朱磊总结,全体教师要深刻认识“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希望各位专业课老师能够通过此次研讨会,深化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知与理解,将育人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此次研讨不仅破解了专业课教师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部分难题,更搭建起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常态化交流的桥梁。后续,电信学院将以此为契机,通过定期开展经验分享、案例拆解、问题答疑等活动,共同探索进一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撰稿:郭家桢 审核:朱磊 杨友谊)
